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详情页
徽韵绩溪行,文化传承情 ——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幕
管理工程学院 2025-07-2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文化使命感,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于2025年7月奔赴安徽省绩溪县,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文化体验及校地合作等方式,深入挖掘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现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与指导教师合影)


开展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

7月7日,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与绩溪县上庄镇人民政府在上庄镇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暨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双方秉持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就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协商,并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签订了协议书。此次签约标志着校地双方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也为实践团深入探寻徽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图片4.png

(图为实践团全体及指导老师与上庄镇相关负责人合影)


深入文化源头,探寻徽韵魅力

7月6日至17日,“青衿徽语”实践团走进绩溪县,开启了一场徽文化深度探索之旅。实践团先后参观了徽墨文化园、胡开文故居、胡适故居、绩溪博物馆、三雕博物馆、石家村、中国徽菜博物馆、绩溪文化馆以及紫园等文化地标,深入探寻徽墨、徽雕、徽菜、徽派园林等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与传承现状。

在徽墨文化园,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徽墨制作的古老世界。从选料、炼烟到制墨、描金,徽墨制作的全流程在眼前一一展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令人惊叹。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徽墨的历史渊源,作为中国四大名墨之一,徽墨以其“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卓越品质,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文化园的描金文化体验区,实践团成员们拿起描金笔,蘸上金漆,在墨研上精心描绘。金漆在墨研的深色背景上闪烁光芒,为古老的徽墨增添现代华丽。成员们不仅感受到传统工艺的精细与美感,还体会到徽墨与描金的完美结合。此外,文化园的手型墨体验区也让成员们新奇不已。大家手握半成墨,将手纹轻轻印在墨型上,留下永恒印记。这种独特的体验不仅让大家亲身参与徽墨制作,更将个人记忆与徽墨文化紧密相连,让古老技艺在现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5.png

(图为徽墨制作)


图片6.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及指导老师体验描金)


null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手型墨)


胡开文故居是徽墨制作技艺传承的重要场所。踏入故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专业讲解员向成员们介绍了徽墨从选料、炼烟、和料,到制墨、晾墨、描金等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徽墨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也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徽墨文化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

胡适故居则让成员们深入了解了胡适先生的童年时光与学术成就。故居内陈列的手稿、家书、著作,以及海内外名士赠予的字画,生动展现了他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与深远影响。成员们在参观中深刻体会到胡适先生对徽文化的贡献以及他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图片8.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参观胡开文、胡适故居及合影)


聚焦非遗传承,助力文化保护

徽菜作为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承载着徽州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7 月 7 日,实践团赴宣城市绩溪县上庄镇,以徽菜经典菜品“一品锅”为切入点,深入非遗传承人家庭,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感受徽菜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人详细介绍了“一品锅”的传统烹饪技艺,强调徽菜“药食同源”的理念和对食材搭配与营养均衡的重视。然而,传承人也表达了对徽菜非遗传承的担忧,指出传统徽菜制作技艺逐渐面临失传的风险,年轻一代对徽菜文化的兴趣与了解不足,传承人才队伍出现断层现象。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关注徽菜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宣传徽菜文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徽菜非遗保护中来。


图片9.png

(图为实践团对非遗“一品锅”传承人胡美艳进行采访)


在中国徽菜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深入了解徽菜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古老的烹饪器具到现代的菜品展示,从徽菜的起源到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每一步都让成员们感受到徽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仿佛为成员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徽菜世界的大门。成员们被馆内展示的丰富多样的徽菜菜品所吸引,从经典的臭鳜鱼、黄山双石,到独具特色的毛豆腐、刀板香,每一道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展现了徽菜的独特魅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绩溪的特色徽菜“一品锅”,作为徽菜中的经典之作,“一品锅”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丰富的食材搭配,成为了徽菜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传承人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一品锅”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徽菜对食材的精挑细选和烹饪的精益求精。


图片10.png

(图为“一品锅”展品)


在绩溪博物馆,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深入了解了绩溪作为徽文化核心发祥地的独特魅力。从商周青铜器到明清徽派工艺珍品,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


图片1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绩溪博物馆)


三雕博物馆则让实践团成员们领略了徽州三雕的精湛技艺。讲解员介绍了徽州三雕的历史渊源,涵盖砖雕、木雕、石雕。展厅内,众多精美的三雕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从气势恢宏的石雕到精雕细琢的木雕,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与心血。成员们在参观中深刻感受到徽州三雕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被传统工匠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所打动。


图片12.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三雕博物馆)


感悟文化传承,践行青年使命

在石家村,实践团成员们感受了徽派古村落的独特布局和文化底蕴。石家村因独特的棋盘式布局而得名,村落整体布局精巧,巷道纵横交错,宛如一盘巨大的棋盘。成员们参观了古老的建筑,从庄重肃穆的祠堂到错落有致的民居,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古人的智慧与技艺。马头墙层层叠叠,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优美的天际线;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题材丰富,工艺精湛,让人赞叹不已。成员们还了解到,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居住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家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图片13.png

(图为石家村村落布局)


在紫园,实践团成员们领略了徽派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营造智慧。紫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一座集民居、祠堂、园林于一体的徽派建筑群。园林以“水口园林”为典型代表,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将山水、建筑、雕刻融为一体,体现了古徽州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成员们在园内驻足观赏,精巧的“美人靠”临水而建,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池水中;曲折的回廊与雕花漏窗相映成趣,移步换景间尽显匠心独运。祠堂内保存完好的“徽州三雕”装饰,让大家对徽派建筑艺术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图片14.png

(图为紫园部分场景)


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更在探寻徽文化的道路上,践行了青年学子的文化使命与社会责任。实践团成员们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也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紧迫性。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徽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实践团也将积极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为徽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让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