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详情页
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桃园薪火”实践团特辑(一) ——走访桃园忆英烈,青春聚力传薪火
管理工程学院 2025-08-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感悟信仰伟力、厚植爱国情怀,202572日,管理工程学院“桃园薪火”实践团在指导教师李梦媛的带领下,走进素有“烈士故里”之称的芜湖市湾沚区桃园村,围绕“寻迹桃园英雄志,共筑乡村爱国梦” 主题开展调研与走访活动。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当地村民和驻村干部、参观王能珍烈士纪念馆及芜湖市农村党建馆等方式,深入了解桃园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成效。团队成员在乡村调查中锤炼品格,在历史回望中坚定信念,在现实考察中激发担当。

“像丁守银、陈以德、杨光金等战场上牺牲的烈士,是我们村的英雄。年轻人现在不太知道了,可我们老一辈永远记得他们。”在桃园村一家超市内,一名村民这样对团队成员说道。


图片2.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


这位村民还告诉实践团成员:“我们小时候还听过烈士的事迹,现在孩子们课业繁忙、生活节奏快,即便有纪念馆,他们也很少去参观。” 他希望能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现代化手段,让下一代“记得这些为国家牺牲的人”。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情况,实践团以“烈士精神与乡村治理实践融合”为主题,对驻村干部张先政开展了深度访谈。张先政在访谈中也表达了对“年轻人对烈士事迹逐渐陌生”的担忧,他建议:“高校实践团能来讲述这些事迹非常宝贵。你们会拍视频、会剪辑,能用短视频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我们支持这样的共建。” 这次访谈不仅加深了实践团对烈士精神现实意义的理解,也建立起青年与基层组织之间的信任。

 

图片3.png

(图为与驻村干部的深度访谈现场)


为更深入地了解烈士事迹,“桃园薪火” 实践团前往王能珍烈士纪念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纪念馆虽不大,却庄严肃穆,馆内矗立着王能珍烈士的雕像与烈士英名墙,还陈列着烈士相关的文献资料、照片复制件、纪念文章等。


图片4.png

(图中为实践团成员专注参观王能珍纪念馆)


图片5.png

(图为王能珍烈士展品)


除王能珍外,纪念馆还介绍了本村另外五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英烈。他们中,有抗战时期的民兵骨干,有解放战争中的通信兵,也有在内战前线英勇突击的年轻战士。这些英烈有着共同的特质:出身平凡,却不畏牺牲,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他们为国牺牲时的年龄都在20岁左右。

党建馆浓缩着一个村庄的过往,记录着村庄的现在,寄托着村庄的未来。为探寻桃园村的发展之路,实践团成员走进桃园村农村党建馆,进一步了解当地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路径。桃园村党建馆于2022年1月22日建成,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核心主题,设有四个主要展厅,分别是展示百年乡村社会与党建演变历程的展厅、介绍农村党建工作方法的展厅、展示市县两级党建特色实践的展厅以及党性教育区。此外,馆内还设有数字乡村展示室、桃园书房以及智慧党建平台等互动体验区域。墙上悬挂的历史照片与陈列的文物,共同见证了桃园村从贫困村落蜕变为新农村的全过程。建好农村党建馆,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芜湖市农村党建馆。

据张先政介绍,桃园村党总支近年来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兴村、文化润村” 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特色农业、水产养殖、农文旅融合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了农民增收、村庄美化、乡风文明提升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内特别设有“英烈精神传承”展区,将本村六位烈士的事迹与新时代党员先锋事迹一同展出,形成 “老一辈革命者与新时代奋斗者并肩而立” 的教育场景,寓意着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图片6.png

图中为实践团成员正专注倾听张先政的解说


图片7.png

图中为党建馆内陈列的各类荣誉牌匾和书籍)

 

图片8.png

图为在芜湖市农村党建馆前的合影


红色火种代代相传,英烈精神薪火不息。这场特殊的“社会课堂”,让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了信仰、责任与担当的内涵,也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接下来的实践方向:要把这份力量带回校园、带出桃园、带给社会各界更多人,让英烈不朽的名字,在新时代的青春路上继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