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详情页
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桃园薪火”实践团特辑(三) ——青春讲述烈士故事 镜头记录红色传承
管理工程学院 2025-08-28

“以青春之我,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召唤下,74日清晨,“桃园薪火”实践团三访湾沚区桃园村,通过开展纪念馆和党建馆拍摄、历史事迹整理与精神传承升华等活动,交出了一份情感与认知交融、行动与理想统一的“青春答卷”。

桃园村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孕育了六位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他们或许籍籍无名,但却用鲜血为和平年代奠定了坚实基石。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系统梳理并宣讲的六位英烈分别是:王能珍、陈以德、丁守银、徐树桃、杨光金、张定榆。

实践团成员首先抵达纪念馆,开展实地拍摄活动。在指导老师李梦媛的摄影指导与辅导下,依次完成了对陈以德、丁守银、徐树桃三位烈士的宣讲录制。录制过程中,成员们身着统一服装,面对镜头,用平实且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述三位烈士的背景、生平与牺牲瞬间。讲述者还特意引用了老一辈村民的口述记忆,让故事更加生动真实。为保证视频质量,每段视频均录制三次以上,指导老师现场进行台词纠正与情绪调整,确保最终呈现的视频既感人至深又准确无误。

 图片1.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党建馆拍摄活动现场


在桃园村这片红色土地上,王能珍烈士的事迹感人至深。他19552月生于桃园村,1972年入伍东海舰队航空兵部队,1973年入党,1976年退伍。2016 6月下旬,芜湖连续强降雨致汪溪河水位暴涨,濮阳圩出现险情,危及农田和村民安全,远在宁波的王能珍不顾劝阻赶回抗洪,凭借经验和水性日夜巡堤查险,成为防汛主心骨。76日晚,他发现管涌并外崩,20多次潜水封堵,次日下午排除险情;返程时发现斗门漏水,下水摸探因体力不支被急流吞没,不幸牺牲。其英勇事迹获广泛认可,芜湖市、县委追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安徽省文明办授予“安徽好人”称号,他用生命展现高尚品质,诠释革命精神,是新时代楷模,激励着人们坚守初心、无私奉献。

当天下午,实践团来到王能珍烈士纪念馆开展录制工作。拍摄者站在烈士像前,以充满崇敬与热忱的语言低声讲述其模范事迹,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人负责讲解、有人进行摄像、有人指导拍摄角度、有人核对史实细节,力求准确且感人地呈现烈士故事。这些视频后期剪辑完成后将上传至宣讲账号,助力桃园村烈士精神“走出展馆、飞向网络、走进人心”。


图片2.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拍摄活动现场


随后,团队分成两组,分别前往桃园村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和桃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完成了对杨光金与张定榆两位烈士的视频录制。至此,六位烈士事迹的视频全部拍摄完成。团队成员虽感疲惫,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满足感。


图片3.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热情地进行宣讲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青年精神的自我锻造。“桃园薪火”实践团用镜头与行动,让沉睡于史册的名字再次闪耀,也让村庄中的红色血脉与青年一代的理想相互融合。从阳光炙热的广场到静谧肃穆的纪念馆,从一页页泛黄的史料到一帧帧青年的讲述影像,“桃园薪火”实践团以青春之力与信仰之光,完成了这场精神传承的接力。烈士用生命守护信仰,实践团用行动守护记忆。未来,“桃园薪火”仍将燃烧,在更多乡村、更多人心中,点亮那一抹不灭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