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教学科研
教学工作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工作 > 详情页
财管教研室《管理会计》课程组开展案例教学专题研讨会
管理工程学院 2025-09-26

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推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学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能力,918日下午,财管教研室《管理会计》课程组召开了针对本课程的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本次会议在前期完成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等核心模块案例开发的基础上,聚焦案例质量优化、教学模式创新及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大核心要点,开展了深入研讨,为新学期《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

研讨会伊始,课程组回顾了前期课程案例开发工作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团队已围绕本量利分析、利润预测、安全边际分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核心知识点,完成了相关行业企业案例编制,其中以典型企业2022年经营数据为基础的本量利分析案例,已初步形成“理论+数据+实操”的三维案例框架。课程组讨论认为,《管理会计》作为连接财务与管理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当前需进一步强化案例的行业代表性、数据真实性与教学适配性,为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1.png

图为课程组负责人汪琴老师进行案例梳理)


在案例内容优化环节,课程组教师结合《管理会计》课程特点与学生认知规律,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本量利分析案例,教师们提出需进一步增强案例的“问题导向性”与“决策模拟性”,例如在原有数据基础上,补充不同目标利润水平、成本结构调整等动态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经营情境下的盈亏平衡策略;同时,鼓励学生结合最新《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政策,提升案例的现实契合度与时代性。针对数据分析模块,教师团队达成共识,将在案例中增加图表可视化要求,通过办公软件工具的实操训练,强化学生数据处理与结果呈现能力,助力学生构建“数据驱动决策”的思维模式。


图片2.png

图为课程组教师们进行讨论)


会议重点聚焦《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施路径。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教学设计,教师们结合前期教学实践经验,形成了多项创新举措。课前环节,将依托人大芸窗平台搭建线上学习平台,发布案例预习资料与理论微课,设计“靶向性”预习任务,如要求学生提前尝试案例企业特定年份本量利分析计算,并通过人大芸窗平台收集预习难点,实现“以学定教”;课中环节,采用“问题导入-理论精讲-案例研讨-成果汇报”的互动模式,以本量利分析为例,可以通过“什么是盈亏平衡分析?”“如何通过本量利模型优化企业经营决策?”等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参与案例分析,同时引入“角色分工”教学法,将学生分为“理论总结师”“数据分析师”,分别负责案例理论提炼与数据计算、图表展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专业能力;课后环节,设计“递进式”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案例企业多年份盈利状况分析,并延伸至利润预测、安全边际评估等拓展内容,形成“理论学习-案例实践-知识迁移”的闭环教学体系。

针对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研讨会也达成共识:将构建“过程性评价+实践性考核”的多元评价模式,把学生课前预习质量、课堂案例研讨表现、课后实践报告及小组汇报成果纳入评价体系,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与决策创新能力,打破传统“以考代评”的单一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养。

本次研讨会是《管理会计》课程组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组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课程案例教学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