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十四五”规划中教学改革内涵建设,引导全院教师加强认知,逐步理解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3月7日,学院面向全体教师和辅导员开展“项目制和混合式教学培训会”。执行院长刘冰主持,副院长卢晓莉担任培训主讲人。(图为刘冰主持会议)在培训会上,刘冰首先作合格评估再动员,重点强调了磨课相关的工作安排,指出在磨课过程中学院将采取系列举措确保人人过关,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图为卢晓莉作培训)随后,卢晓莉就项目制和混合式教学展开宣贯。从C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角度出发,指出新版培养方案的落地需要项目制和混合式两项教学改革去发挥实效。在谈到混合式教学时,分别从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的课程建设与实践条件以及现阶段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情况等方面展开。在谈到项目化教学时,从问题出发指出开展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详细回答了什么是项目化教学以及如何实施项目化教学,同时介绍了现阶段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与实施情况,在谈到项目化教学的评价时希望能够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于3月7日组织《会计学原理》课程组进行了课程思政专题集体备课活动。(图为课程组团队介绍课程思政情况)《会计学原理》课程团队周可、王芬芬、刘素梅和魏海滨四位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暨课程思政专题教研活动,并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吕晓婷老师全程参与指导。(图为吕晓婷老师进行课程思政指导)本次活动重点探讨了课程思政融入《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方式及重要性。各位授课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课程思政涵盖的内容及授课中思政因素加入的方法展开了讨论,并探讨出了适合融入会计学教学的“核心价值观”、“制度优势”及“家国情怀”等内容。马院吕晓婷老师在思政教学方法方面等给出了建议,提出了思政教学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巧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生硬地单独讲授,同时提议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鼓励各位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总结思政案例,进行探讨和整合。除此之外,课程组老师还针对平台视频课更新、财务管理前沿热点补充及学生评价方式优化
为全力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市场营销专业根据学校安排并结合本学院教学实际,于2月21日、2月24日以及2月28日三天在A5E401教室开展春季学期首轮磨课活动。此次磨课由市场营销专业副主任戴友艳、李妍教授、张尔升教授、蒋庆洋教授、张庚全教授等5人担任评委,期间共有10位教师参与磨课活动。(市场营销专业集体磨课现场)活动要求每位教师至少模拟1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在30分钟左右,内容主要围绕课堂回顾、课程思政与知识讲授等方面开展。参与本次磨课的10位教师全部精神饱满,准备充分,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与讲授,使得课堂内容丰富,新颖生动,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教学特点与教学实力。(《服务营销》课程教学磨课过程展示)(《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磨课过程展示)随后,评委老师们对各位老师讲授的课程内容表示充分的肯定,并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知识点的输出等方面给出专业性的点评。评委老师们希望教师在
新学期,新征程,为提升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2月15日下午,管理工程学院西方经济学组教师共同参加了“思政教学融入课堂教学”教学备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王娜老师受邀参与活动。(图1 包先建教授针对课程思政发表见解)(图2 青年教师共同学习讨论)(图3 集体备课现场探讨)活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就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既融合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又紧密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同时还就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等问题进行交流,现场观点碰撞激烈、意见交换顺畅、研讨气氛热烈。学院通过集体备课这种方式,推进课程思政融合教学走深走实。 此次集体备课会是一次讲究实效的教研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就如何上好自己承担的课程,进行交流,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教研作用,为提升教师教学备课、授课水平、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2月15日中午,《经济法Ⅰ》课程团队孙蓝蓝、郭志鹏、王俊男三位老师在A5S504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并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樊晨老师到现场指导。参会人员围绕《经济法Ⅰ》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政主题、思政元素、思政素材三个核心内容与樊晨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在《经济法Ⅰ》思政方面,要根据课程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等作为思政主题;在经济法思政元素上,需要围绕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爱国情怀、契约精神等进行设计,把思政元素嵌入经济法教学内容中;在经济法思政素材方面,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热点等都可以成为优质的经济法思政素材,思政素材可以以文字、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呈现。(图为课程团队教师展开讨论)(图为樊晨老师进行经验分享)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经师易求,人师难得”,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经过本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老师们深化了对课程思政的
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市场营销教研室《营销策划》课程组的教师于2023年2月22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共同探讨如何增加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主题为“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营销策划》课程”。教师们在研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需要探讨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马克思主义学院周静老师作为本次邀请嘉宾,为《营销策划》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课程中可以增加红色记忆、红色之旅、新中式等案例材料,结合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思政元素、共同建设课程。”课程组成员蒋庆洋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可以结合政治创意启发营销创意,培养爱国爱党的优秀人才。”教师们一致认为,《营销策划》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更加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在掌握实际技能的同时,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涵,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
聚焦学院年初制定的组织目标任务——“针对各专业相关企业用人知识能力需求,系统设计多层次挑战项目实施计划,分专业建立各挑战项目实施方案和对应课程资源”。为扎实高效推进此项工作,10月28日上午,学院在博行楼S505会议室组织开展年度挑战项目C1研讨会,会议由分管教学副院长卢晓莉主持,各教研室主任、实验室副主任参加会议。首先,卢晓莉就会议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开展本次研讨会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图为卢晓莉讲话)随后,各教研室主任结合现阶段研究情况分别进行汇报。同时,分别就挑战项目C1的具体实施形式及内容、大纲及课程设置、考核形式及成果输出以及师资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研讨。(图为研讨会现场)卢晓莉就研讨内容进一步做补充,提出了在具体实施上的两条路径,一是以案例研讨式的方式组织开展,案例应基于企业的实际;二是以命题式的方式组织开展,例如命题可设置为“如何成为有效的管理者”,围绕企业效能的分析及其改善展开。她强调了年度挑战项目C1的实施应结合专业设置及大一整个一学年开设的课程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0月26日上午9点,管理工程学院在A5S506会议室组织市场营销专升本专业新媒体营销方向课程群校企共建的校内推进会,会议由副院长卢晓莉主持,执行院长刘冰及市场营销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图为推进会会议现场)会议首先由卢晓莉就前期专业的设置背景及初步成效进行了介绍,同时,结合该专业的年度课程建设计划,提出需进一步明晰校企共建的思路。她提出在课程建设方面一定要向行业、一线企业学习,尽可能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课程考核方面要加大考查形式创新,引入企业导师参与课程考核,凸显课程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图为卢晓莉讲话)刘冰结合自身多年市场营销专业背景,就如何突破传统市场营销专业思维,突破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及科研困境作了进一步补充。他强调在信息技术赋能下需充分借助新媒体崛起,进一步探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顺势而为,让传统的市场营销专业焕发活力与光彩,从而进一步重建学生与家长对市场营销专业的新认知。(图为刘冰讲话)紧接着,戴友艳、梁爽、倪文娟、蒋庆洋、罗媞等老师均一一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