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下午,财务管理教研室召开了“案例教学研讨会”。本次会议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为核心,深入探讨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研讨会伊始,周可主任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作了精彩案例分享。她指出,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工具,通过还原真实教学情境、剖析问题解决过程、展示实践成果,为一线教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还能助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图为研讨会现场)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挖课程案例元素,促进数字化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财务管理教研室在会上启动了案例教学课程征集活动,广泛征集了《管理会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和《金融市场学》四门课程的案例内容。周可主任从三个方面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案例开发要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与育人实效,为案例教学课程提供坚实路径和有力支撑;二是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探索有效教学模式,丰富教育培训手段,切实提升教师在
为全面、精准把握学院教学运行动态,持续优化教学质量,依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部署及具体通知要求,管理工程学院于第8周顺利完成了自查工作。4月15日上午,学院于A5S506会议室热情接待了由教务处、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及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学校检查小组。学院领导班子、教研室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全程参与。(图为卢晓莉汇报)(图为期中教学检查现场)会议伊始,教学副院长卢晓莉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全面汇报了学院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实施进展情况。随后,检查组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资料完备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阅与核查,确保每一项教学工作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图为检查组反馈交流环节)在反馈交流环节,检查组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教学工作中需协同推进的事项,与学院进行集中反馈与交流。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袁立庠在翻阅教研室活动计划时,对学院教研活动的丰富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学院在备课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分层指导、互学互鉴,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促进教学能力
为全面、精准把握学院教学运行动态,持续优化教学质量,依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部署及具体通知要求,管理工程学院于第8周顺利完成了自查工作。4月15日上午,学院于A5S506会议室热情接待了由教务处、教育质量与评估办公室及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学校检查小组。学院领导班子、教研室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全程参与。(图为卢晓莉汇报)(图为期中教学检查现场)会议伊始,教学副院长卢晓莉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全面汇报了学院期中教学检查工作的实施进展情况。随后,检查组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教学资料完备性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阅与核查,确保每一项教学工作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图为检查组反馈交流环节)在反馈交流环节,检查组针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教学工作中需协同推进的事项,与学院进行集中反馈与交流。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袁立庠在翻阅教研室活动计划时,对学院教研活动的丰富性和创新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学院在备课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性,通过分层指导、互学互鉴,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促进教学能力
2025年4月15日下午,供应链管理教研室召开“C2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院长助理兼教研室副主任王汉敏、教研室主任杨康及教研室多位教师围绕供应链专业实训课程《供应链运营&运作综合实训》展开深度探讨,共话人才培养新路径。研讨会伊始,王汉敏主任代表教研室对当前学生结构、专业学习现状以及教研室建设成果进行了全面介绍。他指出,当前供应链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协同化转型,企业对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复杂场景决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C2课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桥梁,需以“问题导向”重构教学模式,既要夯实学生的ERP系统操作、流程优化等硬技能,更需融入智能技术赋能,培养其应对行业变革的“未来胜任力”。杨康主任结合行业前沿趋势,提出以“三维融合”推动课程升级。在产教协同方面,他强调“分段式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校企共建课程模块,学生在校内完成供应链管理软件的理论学习与模拟训练后,可进入合作企业参与真实项目,从需求预测到库存优化,全流程体验供应链运营痛点与创新解法。在技术赋能层面,教研室可以引入智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财务管理教研室组织开展春季学期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达标”磨课活动,活动聚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旨在提升教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助力打造高质量教师团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自3月3日启动以来,截止到4月11日共有18位青年教师参加此次磨课活动。其中,安黎老师以《统计学原理1》课程为例,通过流畅的讲解和精心设计的PPT,完整呈现课堂教学环节;任姿霖老师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与饱满的教学热情,体现出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与投入;朱道丽老师则凭借生动的案例和形象化表达,将《财务管理》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充分激发了课堂活力。图为部分青年教师磨课现场本次磨课评审团由教授和资深教师组成。评审团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维度对这18位青年教师进行评价。周建龙教授任认为,青年教师们的用心准备和精彩展示,体现了财务管理教研室深耕教学的决心;刘贤仕教授针对“课堂节奏太快”、“师生互动不
为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功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财务管理教研室于3月31日组织《企业财务诊断模拟实训》课程组开展了24-25学年春季学期课程集体备课及思政专题研讨,会议由教研室负责人周可主持,参加人员为汪琴、梅玉琳、彭超艳、周可、叶超超、李红梅、陈志豪和高越。 图1课程组团队集体备课及思政专题探讨《企业财务诊断模拟实训》是面向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年度挑战项目C3。本次会议已经是该课程组的第三次会议。课程组首先对前期教学材料(大纲、计划表、实训指导书)的提交和审核情况进行了汇总,大纲和计划表基本已经确定,实训指导书目前也已提交至学校审核;关于教学资源,各老师正在准备PPT和讲义等。 本次会议重点探讨了课程思政点和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方式。经过讨论,大家总结归纳为三个思政点:(1)树立风险意识,注重风险防范;(2)运用现代技术,培养创新精神;(3)团队协作与职业道德培养。例如,在“企业财务诊断的方法与应用”模块中,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因财务风险导致危机的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新媒体类课程育人成效,市场营销教研室于2025年3月21日组织开展了新媒体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本次教研室活动中,教师们围绕“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新媒体类课程教学”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新媒体类课程组)教师们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新媒体课程特色,深入挖掘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探讨了多种融入方式。例如,在讲述新媒体营销策略时,可以融入诚信经营、社会责任等理念;在分析新媒体案例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家国情怀;在实践环节,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此外,教师们还分享了各自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此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有效促进了新媒体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力度。
为深入贯彻教学改革精神,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市场营销教研室充分利用春季学期第3至第5周的教学时间,组织开展了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教师““教学基本能力过关””磨课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教学提质 共研共进”,通过真实课堂教学与课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形式,持续推动青年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提升。本次活动中,张祎桥、王喆、杨新、徐宁逸、许潇、朱艳杰、沈喻、于晟懿、张晨林等9位教师围绕本学期所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依次开展授课展示。教师们依托真实课堂教学场景,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重点突出案例分析、学生参与、课程思政融入及智慧教学工具应用等要素,全面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与专业素养。(图为部分老师授课现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充分结合课程特点,围绕行业前沿与企业实践开展案例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们灵活运用情境模拟、数据分析、任务驱动式小组学习等多样化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实效性。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自然融合,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