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7月11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青梧拾遗”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传统技艺与民生服务的交织中,感受基层文化阵地的多元魅力,为实践之旅增添了生动注脚。一踏入实践所,一幅名为“霞蔚千秋”的铁画便攫住了众人视线。这幅以锤为笔、以铁为墨的艺术佳作,将苍劲的松姿与灵动的都市景致巧妙融合,刚柔并济的气韵扑面而来。随着讲解员细致解读芜湖铁画“锻铁成画”的独特工艺——从千锤百炼的选材锻打,到精雕细琢的塑形打磨,每一步都凝结着匠人的巧思与坚守,让同学们在金属的冷硬质感中,触摸到传统技艺的温度与文化根脉的厚重。(图为“霞蔚千秋”铁画)移步至机械工艺展示区,“铆”“錾”等工艺通过实物陈列与现场讲解变得鲜活可感。当有同学提出“飞机为何多用铆钉而非焊接”的疑问时,讲解员结合力学原理与工程实例娓娓道来:“铆钉连接在震动环境下更稳定,且重量轻、密封性强,这些特性让它成为航空工业的优选”。通俗的解读让大家直观感受工艺应用的精妙,也让同学们在古今工艺的对比中,体会到技术传承与创新

2025-10-02

7月1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青梧拾遗”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在小陶村的烟火气与枕水官巷的古韵中,开启一场沉浸式的乡村文化探寻之旅。首站小陶村,质朴鲜活的乡村肌理引人驻足。整洁的村道串起错落民居、独具特色的文化墙,静静讲述着乡村发展故事。实践团成员漫步其间,既触摸到小陶村日常的烟火温度,也感受到时代发展赋予的新活力。一处留存着芜湖浆染印迹的场地尤为亮眼,展现出非遗技艺与乡土生活的深度融合,让成员们直观体会到“传统在民间”的生动内涵,为理解乡村文化生态积累直观认知。(图为芜湖浆染工具)移步枕水官巷,古色古香的气韵扑面而来。入口处的传统拱门庄严肃穆,门楣“礼”字与两侧楹联相映成趣,将儒家文化的厚重底蕴娓娓道来。成员们放缓脚步,细观传统建筑,触摸历史纹理。一面记载着当地典故与民俗知识的黑板墙前,大家纷纷驻足,经成员们的讨论交流,让官巷的过往岁月愈发清晰鲜活。(图为志愿者参观枕水官巷)此次实践,让同学们走出课堂、扎根乡村,不仅以亲身体验拓宽了文化视野,更以青春力量为乡

2025-10-02

7月9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益然香非遗探索小队”的6名队员走进益然香非遗木榨园,开展以“探寻非遗木榨技艺,传承传统匠心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互动体验与深度交流,队员们不仅深切感受了木榨油技艺的文化魅力,更围绕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展开了积极探讨。探寻非遗木榨技艺,开启文化传承之旅上午10:30,实践团队抵达木榨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先后参观了江南特色农器具展示馆与生产车间。展示馆内,180余件农具静静陈列,从用于去杂的风车到传统盛油容器,清晰勾勒出木榨油技艺的历史演变轨迹;生产车间里,工匠现场演示“炒锅煸香”“入槽碾末”等古法工序,铁杵冲榨时的铿锵声响与四溢的油香交织,让队员们直观体会到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匠心与力量。(图为志愿者参观木榨园)沉浸式体验:解码木榨技艺的历史密码午餐后,实践团队分成两组开展实践活动。一组协助师傅整理农耕文化馆展品,在细致擦拭与归类中,感受每件展品承载的老一辈匠人农耕智慧;另一组则在师傅指导下尝试包饼、装榨等简易工序,看似

2025-10-02

为深入探寻徽文化的深厚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1日,安信工“青衿徽语”实践团走进绩溪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绩溪作为徽文化核心发祥地的独特魅力,深刻体悟历史与现实的交融共鸣。踏入博物馆展厅,讲解员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实践团成员,从绩溪地域文明的起源脉络展开讲解。“绩溪作为徽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孕育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璀璨文明。”讲解员指着序厅的沙盘模型介绍,通过多媒体投影的动态演示,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绩溪“七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格局如何滋养出独特的人文生态。(图为讲解员介绍)在文物陈列区,讲解员重点引导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商周青铜器、宋元瓷器以及明清徽派工艺珍品。其中,一件名为“胡氏祖祠”的木雕梁枋尤为引人注目。讲解员介绍,该木雕采用深浮雕技法,生动刻画了《郭子仪上寿图》,人物衣袂飘逸,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徽匠“三分雕、七分磨”的精湛技艺。她细致讲解了木雕纹饰背后的民俗寓意,如“鹿鹤同春”象征长寿,“鲤鱼跃龙门”寄托科举功名等美好愿景。随后,团队成员驻足于明代“胡开文墨庄”的制墨工具前,

2025-10-02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长河中,徽州三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中华传统雕刻艺术的杰出典范,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辉。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和弘扬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安信工“青衿徽语”实践团于7月12日于前往三雕博物馆,开启了对徽州三雕文化的探索之旅。(图为三雕博物馆)抵达三雕博物馆后,团队成员便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博物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立刻感染了每一位成员。随后,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正式开启了对三雕文化的深度探索之旅。讲解员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徽州三雕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雕刻艺术的璀璨明珠,徽州三雕涵盖砖雕、木雕、石雕。在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经济的繁荣,徽州三雕到达鼎盛发展阶段,并以精湛的三雕技艺对建筑进行装饰,使得三雕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其精湛绝伦的技艺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图为讲解员介绍)走进展厅,团队成员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的殿堂,众多精美的三雕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从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石雕,到精雕细琢、栩栩

2025-10-02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璀璨星河中,徽菜以其独特的风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7月14日,安信工“青衿徽语”实践团怀着对徽菜文化的好奇与向往,走进中国徽菜博物馆,开启了一场别样的文化探索之旅。博物馆内,徽菜的历史长卷徐徐展开,从古老的烹饪器具到现代的菜品展示,从徽菜的起源到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每一步都让成员们感受到徽菜文化的博大精深。博物馆内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介绍,仿佛为成员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徽菜世界的大门。(图为部分展品)在参观过程中,成员们被馆内展示的丰富多样的徽菜菜品所吸引。从经典的臭鳜鱼、黄山双石,到独具特色的毛豆腐、刀板香,每一道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美的制作工艺,展现了徽菜的独特魅力。成员们穿梭于各个展区,仔细观察每一道菜品的制作工艺和食材搭配,感受徽菜师傅们的匠心独运。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绩溪的特色徽菜“一品锅”。作为徽菜中的经典之作,“一品锅”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丰富的食材搭配,成为了徽菜文化的重要代表。实践团成员们在“一品锅”展区前驻足良久,仔细观察其制作工艺

2025-10-02

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绩溪,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习俗文化吸引着无数目光。7月15日,安信工“青衿徽语”实践团怀着对徽州文化的敬仰与好奇,走进绩溪文化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实践团成员们踏入绩溪文化馆,首先被馆内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文化馆作为绩溪文化的重要展示平台,承载着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的重要使命。在这里,绩溪的习俗文化通过数字化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为实践团成员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在文化馆的多媒体展示区,一部精心制作的绩溪习俗文化介绍视频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视频详细介绍了绩溪的各类习俗文化。从古老的祭祀仪式到热闹的节日庆典,从传统的婚丧嫁娶习俗到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每一个细节都通过视频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成员们聚精会神地观看,仿佛置身于绩溪的历史长河之中,亲身感受着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图为文化馆数字化展示)通过视频,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绩溪的习俗文化不仅丰富多样,而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

2025-10-02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基因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大学生在社会课堂中感悟信仰伟力,管理工程学院“桃园薪火”实践团在指导教师李梦媛的带领下,走进“烈士故里”芜湖市湾沚区桃园村,围绕“寻迹桃园英雄志,共筑乡村爱国梦”主题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合影) 走访调研:触摸红色根脉,感知传承现状实践团首先通过走访村民、访谈驻村干部、参观场馆等方式,深入了解桃园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实际情况。“丁守银、陈以德、杨光金这些烈士是我们村的骄傲,可现在年轻人知道的太少了。”村头超市里,一位村民的话语道出了红色记忆传承面临的困境。他回忆起儿时听烈士故事的场景,坦言如今孩子们因课业繁忙等原因,鲜少踏足纪念馆,期盼能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新方式让后代铭记英烈事迹。(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村民进行访谈)驻村干部张先政在深度访谈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认为青年群体对红色精神的认知正在弱化,而实践团的到来为改变这一现状带来了希望:“你

2025-08-28

在“以青春之我,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召唤下,7月4日清晨,“桃园薪火”实践团三访湾沚区桃园村,通过开展纪念馆和党建馆拍摄、历史事迹整理与精神传承升华等活动,交出了一份情感与认知交融、行动与理想统一的“青春答卷”。桃园村是一片红色热土,这里孕育了六位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他们或许籍籍无名,但却用鲜血为和平年代奠定了坚实基石。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系统梳理并宣讲的六位英烈分别是:王能珍、陈以德、丁守银、徐树桃、杨光金、张定榆。实践团成员首先抵达纪念馆,开展实地拍摄活动。在指导老师李梦媛的摄影指导与辅导下,依次完成了对陈以德、丁守银、徐树桃三位烈士的宣讲录制。录制过程中,成员们身着统一服装,面对镜头,用平实且饱含情感的语言,讲述三位烈士的背景、生平与牺牲瞬间。讲述者还特意引用了老一辈村民的口述记忆,让故事更加生动真实。为保证视频质量,每段视频均录制三次以上,指导老师现场进行台词纠正与情绪调整,确保最终呈现的视频既感人至深又准确无误。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党建馆拍摄活动现场)在桃园村这片红色土地上,王

2025-08-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加强校地合作,引导实践团成员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淬炼、提升实践能力,7月3日,“桃园薪火”实践团再次前往桃园村开展实践活动。在桃园村党建馆三楼会议室,一场庄重而温馨的共建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桃园薪火”实践团与驻村干部张先政齐聚于此,共同签署《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高校 + 基层”红色新平台正式搭建完成。(图为党建馆负责人对协议内容进行现场审查)仪式伊始,张先政对高校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桃园村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推进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他指出,桃园村拥有以王能珍烈士为代表的丰富红色资源,但同时也面临着青年一代对红色精神认知弱化、宣传方式滞后等现实问题。“我们非常欢迎像你们这样的高校青年团队,把青春和知识带到村里,也把烈士的故事讲出去。” 张先政说道。“桃园薪火”实践团负责人王语航同学代表团队发言。他表示,桃园村是湾沚区极具红色代表性的村落之一,这里英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此次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