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花鼓,作为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最熟悉的“文化名片”,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清脆的鼓点、朗朗的唱词里,藏着凤阳乡数百年的故事与精气神。为了让更多邻里走近这门老手艺,7月9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鼓韵飞扬”实践团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开展“街头共赏花鼓韵”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传单、赠送礼品的方式,把凤阳花鼓的魅力送到大家身边。 (图为实践团深入凤阳县府东社区)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制作的宣传单,向来往居民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从最初百姓抒发生活的“说唱小调”,到如今集鼓点、唱腔、舞蹈于一体的民间艺术,那对标志性的“双条鼓”,敲出的是凤阳人的乐观与坚韧。(图为实践团向社区居民讲述凤阳花鼓)志愿者们一边发传单,一边邀请居民扫码关注社区非遗宣传专栏,还预告了来自凤阳县文化馆的“花鼓体验课”,不少居民接过传单,笑着说:“以后有活动一定来看看,让孩子也学学咱家乡的手艺。”(图为邀请居民做问卷调查)凤阳花鼓的鼓点里,跳动的是凤阳人的文化基因,传唱的是一方水土的集体记忆。此次社区宣传,只是“鼓
在中国改革的历史长卷中,小岗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的“大包干”精神与沈浩同志的奉献精神,共同构筑起激励后人的精神丰碑。为深切感悟改革历程、传承奋斗精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鼓韵飞扬”实践团于7月10日前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启了一场追寻初心与力量的红色之旅,先后参观了沈浩同志纪念馆和大包干纪念馆。(图为沈浩同志纪念像)实践团首先来到沈浩同志纪念馆,步入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承载故事的实物,无声诉说着沈浩同志扎根小岗6年的奉献岁月。讲解员深情讲述了他放弃城市舒适生活,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发展产业的事迹。从为村民解决“看病难”问题奔走协调,到引进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沈浩用脚步丈量小岗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换来了村民的信赖。当听到村民三次按下红手印挽留沈浩的故事时,成员们眼眶湿润,深刻体会到“一心为民”的重量。 (图为小岗的第一书记)随后,实践团走进大包干纪念馆。1978年,小岗村18位村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成
当暑气蒸腾着皖北大地的生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匠心‘阜’苏柳编新生力”实践团的脚步,循着柳编技艺的脉络在阜南乡间铺展。2025年盛夏,这支团队以杞柳为媒,从种植基地到工坊企业,从文化展馆到村落人家,用青春视角探寻国家级非遗的传承密码,在经纬交织间书写传统技艺与现代活力的碰撞篇章。田间探源:触摸非遗根基7月11日,烈日当空,实践团成员们顶着炎炎烈日,走进阜南郜台乡绿洲子杞柳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成片的杞柳郁郁葱葱,修长的枝条在风中轻轻摇曳。成员们漫步田埂,观察杞柳的生长状态,在基地工作人员的讲解下,了解其品种特性——皮薄、柔韧且色泽温润,以及种植周期、生长环境要求和日常养护要点。指尖抚过柔韧的枝条,大家直观感受到这一根根柳条作为柳编技艺基础的分量,也对优质原材料之于非遗传承的重要性有了真切认知。乡音访谈:解码柳编价值午后,团队深入周边村落,与匠人、农户围坐交谈。在质朴话语里,梳理出杞柳从收割到编织的全流程,更读懂柳编的双重意义——既是增收致富的“钱袋子”,也是凝聚乡情的“文化绳”。村民们提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文化传承、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洞察国情、服务社会,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积极响应号召前往宿州与芜湖两地,开展非遗文化传承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以蓬勃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全力助推家乡文化的振兴发展。方言进校园|青春接棒地域文化安信工“暖乡守忆”实践团成员前往芜湖博物馆,悉心聆听着解说员对于芜湖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间习俗及其语言变迁过程的详尽阐述,对方言在其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承担的关键角色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参观调研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夯实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队前往芜湖城南实验中学和湾沚区机关幼儿园,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方言普及活动。通过精心策划的方言宣传和充满乐趣的互动环节,学生们对方言的魅力有了更为直观且深刻的体会。这样的举措不但促进了青年志愿者在基层服务中的个人成长,而且为当地文化的持续发扬光大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与活力。(图为实践团前往芜湖城南实验中学和湾沚区机关幼儿园开展活动)场馆研学|让非遗文化“活” 起来安信工“暖乡守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文化使命感,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于2025年7月奔赴安徽省绩溪县,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文化体验及校地合作等方式,深入挖掘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传承现状,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图为实践团与指导教师合影)开展校地合作,搭建实践平台7月7日,管理工程学院“青衿徽语”实践团与绩溪县上庄镇人民政府在上庄镇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暨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双方秉持着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就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协商,并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签订了协议书。此次签约标志着校地双方合作迈入了新的阶段,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桥梁,也为实践团深入探寻徽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图为实践团全体及指导老师与上庄镇相关负责人合影)深入文化源头,探寻徽韵魅力7月6日至17日,“青衿徽语”实践团走进绩溪县,开启了一场徽文化深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上旬,管理工程学院“歙彩遗风”传承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博行楼顺利举行。本次启动仪式明确了团队前往黄山市歙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的核心任务,为实践活动拉开了序幕。传承团指导老师李梦媛、张显法及全体成员参加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充满意义的时刻。 明确任务分工,凝聚实践力量(图为启动仪式现场)启动仪式伊始,“歙彩遗风”传承团负责人首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整体介绍,详细阐述了前往黄山市歙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的背景、目标与核心内容——深入探寻歙县地区非遗传承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挖掘当地如徽墨、歙砚等特色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为非遗传承与创新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李老师与张老师发言)随后,李老师与张老师结合歙县非遗文化调研的实际需求,对团队成员进行了细致的任务分工:有的负责走访非遗传承基地,记录传统技艺流程;有的专注于收集民间非遗故事,整理口述史料;有的承担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文字、影像记录实践点滴;还有的负责数
为响应绿色发展理念,践行青年社会责任,5月26日下午,财管2403班团支部与供应链2401班团支部携手走进九子湖公园,开展“弯腰拾文明,青春践环保”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两班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守护生态环境,用青春力量书写环保担当。(图为志愿者合照)九子湖公园作为校园周边重要生态区域,近期面临垃圾随意丢弃的问题。志愿者们身着统一志愿服,手持垃圾袋与清洁工具,以小组为单位有序分散至公园各区域。他们俯身捡拾草坪中的塑料袋、烟头,细心清理步道缝隙的果皮纸屑,对隐藏在灌木丛中的卫生死角进行“地毯式”清扫。阳光下,红色志愿服与绿色植被相映成趣,青年身影成为公园里流动的文明风景。宣传委员用镜头记录下志愿者们协作清理的瞬间:有人蹲身拨开杂草取出饮料瓶,有人耐心向过往市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有人将捡拾的垃圾按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仔细分装。“以前来公园散步没注意到这些卫生细节,今天才发现随手丢弃的垃圾会对生态造成这么大影响。”一位志愿者在活动中感慨道。(图为志愿者清理垃圾)此次活动以“劳动育人”为内核,将环保理念转化
为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深入了解各类灾害的特点、危害及预防措施,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灾害对自身及周围人的伤害,供应链管理2402班于2025年5月16日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内举办了“青春防线,你我共筑”志愿服务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激励大学生积极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确保自身安全,并为社会的安全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图为志愿者集体合影)活动当天,阳光明媚,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手持宣传册,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进行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他们耐心地向过往的同学讲解火灾、地震、洪水等常见灾害的特点、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志愿者们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通过趣味游戏和问答竞赛等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图为志愿者活动开展照片)合影中,每一位志愿者脸上都洋溢着热情与自豪的笑容,他们肩并肩,站成一排,仿佛在用行动诠释着团结与协作的力量。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的身上,
零碳生活对提升人类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减少空气污染和有毒物质的排放,能够有效改善空气和水质,进而降低呼吸道疾病及其他健康问题的发病率。此外,践行零碳生活方式,如采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绿色出行等措施,可以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力保障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亟须付诸行动。供应链管理2402班于2025年5月17日在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了“双碳”行动派·共建零碳时代——志愿服务活动。(图为志愿者集体合影)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热情高涨,他们分组行动,向同学们宣传零碳生活的重要性,并分享实用的节能减排技巧。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和互动问答等方式,志愿者们成功吸引了众多同学的关注和参与。许多同学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零碳生活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环保理念。活动中,志愿者们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展示了各种低碳生活工具和绿色出行方式,如太阳能充电器、骑行共享单车等,让大家亲身体验到低碳生活的便捷与乐趣。在互动问答环节,志愿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同学们感恩母爱,5月11日上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教学楼内温情流淌,管理工程学院以“感恩母爱,情暖校园”为主题,组织了一场温馨的母亲节特别活动。同学们通过书写祝福明信片、制作扭扭棒手工艺品等环节,在校园内近距离传递对母亲的思念与感恩。(图为现场合影)笔墨抒怀:方寸之间见真情活动以书写明信片拉开序幕。班级准备的素雅卡片上,同学们纷纷提笔在精心挑选的信纸上写下对母亲的心里话。“您做的红烧肉永远是最好吃的”、“下次回家一定陪您追完那部电视剧”...朴实的文字间流淌着对母亲日常付出的感激。部分同学还精心手绘了简笔画,将校园生活片段融入卡片,让文字更添生动。活动现场特意布置了照片墙,展示同学们与母亲的合影,成为激发情感表达的暖心背景。(图为手写明信片)巧手传意:扭扭棒里藏巧思手工制作环节中,彩色扭扭棒在同学们手中变幻出别样精彩。无需复杂工具,通过缠绕、弯折、拼接,一朵朵立体康乃馨、小巧钥匙扣逐渐成型。有同学将卡片与手工艺品组合成“感恩礼包”,也有寝室集体创作系列摆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