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仲夏有梦”暑期教育实践团于8月15日,在安徽淮南八公山区八公山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去往杨家村进行实地调研,以自己的步伐走过村间小径、踏过混凝土道路,穿梭在一家家一户户之间,感受着其中浓浓的生活气息。清晨早起散步锻炼身体的老人,午间蹲在田埂边嬉笑玩闹的孩童,傍晚伴着夕阳归家的中年人,共同绘成了这副绝美的乡村振兴图。田埂、长椅、蒲扇,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岁月静好的模样。(图为实践团成员于杨家村口摄)感受完杨家村的风土人文之后,实践团的成员们踏入当地政府办公区,整齐规制的文件,窗明几净的办公室,井井有条办公环境,无不彰显着政府部门工作的秩序井然。随后,实践团成员与杨家村村主任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在座谈中村主任强调,立足现实,回顾过去,我村仍存在不少不如意的地方,尤其是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整体规划,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区域广,是疫情防控薄弱环节,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做好农村疫情防控是卫生防疫工作的一项长期重要任务。8月12日下午,“红色燕山”三下乡实践团来到位于蚌埠市燕山乡的孙家圩子村支部开展后续调研工作以及挂牌仪式。(图为团队于村支部挂牌合影) 团队通过与驻村部胡涛书记沟通得知当日下午该村将进行全员核酸检测,下乡团队当即向村部申请志愿服务工作,为全员核酸,共同抗疫贡献一份力量。在与驻村工作人员对接后得知,该村老年人居多且有许多老人使用的皆为老人机,由于老人机无法查看安康码所以会对核酸检测的速度以及现场秩序产生影响。但是孙家圩子村委成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此前的核检工作中便为老人们准备了纸质打印版“核酸登记码”这点为全员核酸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下午,全员核酸工作按原定计划开展。团内成员负责相关辅助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通过为未戴口罩的老年人群分发口罩,疏导待做核酸人员整齐排队,以及搀扶并帮助行动不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奋斗路程中,祖国大地留下无数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承着信仰的力量,这些地方已经成为鲜活的历史文化遗产。同学们通过实地探访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地、重要遗址遗迹,回顾中国共产党为国家、民族独立,为人民幸福奋斗的历程。渡江战役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位于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旧址区主要由邓小平旧居、陈毅旧居、张震旧居、大食堂及会议室组成,由于旧址原有建筑均为泥土建造,长期受风雨侵蚀且年代久远,旧址建筑损毁较严重。纪念馆项目于2004年立项建设,在尊重历史、保持原先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建造完成并于2008年12月26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图为纪念馆前入党誓词碑)(图为渡江战役总前委内景)8月9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色燕山”三下乡团队展开了“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下午,“红色燕山”三下乡实践团成员乘坐71路公交车直达孙家圩子总前委旧址,通过对旧址的参观以及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学
红色土地繁衍了红色故事,红色的血脉成就红色江山。蚌埠市孙家圩子村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村庄。但通过两天的调研与学习。同学们了解到,1949年3月22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率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等由徐州进驻到孙家圩子村。从此,孙家圩子村便是渡江战役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这都是值得同学们去了解与学习的。盛夏时节,万木葱茏。8月1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红色燕山”三下乡团队展开了“情系燕山,关爱老人”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上午8时,同学们准时乘坐71路公交车,从宾馆来到了燕山乡孙家圩子村,探望革命老党员。通过他们的回忆更加深入的了解当时渡江战役的革命故事,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合影)在胡涛书记的带领下,同学们入户访问了四户革命老党员。通过孙秀莲奶奶的叙述,同学们了解到,孙家圩子村名的由来。相传三国时,名医董奉途径此地,悬壶济世,分文不取,约定重病愈者,于坡上植杏五株;轻病愈者,植杏一株。数年之间,植树万株,救人无数,乃成广茂杏林,至今,人们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家国情怀,缅怀为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7月19日-7月2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薪火相传”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了“红军的故乡”——金寨,以参观学习和志愿服务的形式,缅怀先烈感受壮志凌云。(图为与馆长商定志愿活动后合影)7月19日,团队到达金寨红军广场,映入眼帘的是“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八个大字。往上走,纪念塔映入眼帘,气势雄伟,庄严肃立。沿循环步道祭奠参观,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金寨红军烈士忠贞不屈、奋斗终身的高贵品格和革命精神。随后团队在金寨县博物馆进行了参观,瞻仰烈士遗物、聆听英勇事迹、感受赫赫军功、学习革命精神。(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学习)7月20日,团队在博物馆开展接待游客、维护馆内秩序的志愿活动。在某些游客们乱摸展品的时候制止并提醒,有时也引导游客们按顺序进入展厅,当有旅游团时,跟着旅游团后面的老人会分享他们所知道的革命历史,有的老人可以根据展示的革命歌曲唱出曲谱。在接待的过程中,大家也了解到了金寨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领略历史革命气息。
7月20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薪火相传”实践团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开展了一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在丰富生活体验、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发扬并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是群众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所以此次志愿活动主要是志愿者在博物馆开展参观引导活动、维护馆内秩序。(图为团队成员志愿活动开始合照)从上午八点半开始,团队就在博物馆里接待游客。在某些游客们乱摸展品的时候制止并提醒一下,有时也引导游客们按顺序进入展厅,尤其是让游客不要从第二展区出口进到第二展区。当有旅游团时,跟着旅游团后面的老人会分享他们所知道的革命历史,有的老人可以根据展示的革命歌曲唱出曲谱。在接待的过程中,大家也了解到了金寨革命烈士的英名和事迹,领略历史革命气息。展馆肃穆的气氛和孩子们活泼爱动的本性似乎有些不相符,但这里确实也是从小培养爱国情怀的好选择,于是乎照顾小孩、安抚小孩便是志愿活动的一个小难点。(图为团队成员提醒参观者)“泰山不拒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家国情怀,缅怀为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烈士,2022年7月19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薪火相传”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了“红军的故乡”——金寨。“长夏炎天气郁蒸,火云剧烈烟光凝。”七月的金寨虽酷暑难耐,却难以盖过同学们洋溢的热情。上午9时,团队到达金寨红军广场,映入眼帘的便是“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八个大字。往上走,纪念塔映入眼帘,气势雄伟,庄严肃立,上面写有刘伯承元帅题词——“燎原星火”,在每个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活动,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排队在塔前献上鲜花,致敬烈士。沿循环步道祭奠参观,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金寨红军烈士忠贞不屈、奋斗终身的高贵品格和革命精神,缅怀先烈的同时感受壮志凌云。(图为团队成员在红军广场参观图片)下午14:00,团队来到金寨县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分为3个展区:展区一里面展示了许多烈士遗物,并介绍了许多烈士的英勇事迹。展区二是将军展厅和烈士展厅,将军展厅着重展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59位金寨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赫赫战功,充分显示出金寨是“将
百年正是风华茂,青春筑梦随向前。为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2022年7月19—21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徽风皖韵”实践团一行5人赴黄山市黟县宏村、西递开展活动,同时在黟县碧阳镇横岗村举行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助力横岗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黟县桃源百里间,乡村发展助振兴第一站,实践团赴黄山市黟县宏村感受当地徽式建筑之美,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在参观徽式建筑的同时,实践团也认识到当地的文化底蕴与特色,感受南湖书院之悠久文化,体会汪氏宗祠之深厚历史。且通过采访考察,实践团了解到当地多以对外租赁房屋的方式与外部进行合作,将徽式建筑与自然环境结合,中国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同时创建奇墅湖、滑翔伞等农村休闲旅游项目,通过“乡村+旅游+产业”,“支部+基地”等举措,打造特色农旅融合项目,以此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宏村经济发展。(图为实践团与
夏日炎炎,正是溺水的高发期,尤其是又赶上了暑假,小朋友们防溺水的意识比较薄弱。为了宣传防溺水常识,使群众掌握防溺水的知识,提高防溺水的能力,以此确保群众的安全,安信工易行小队实践团开展了防溺水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安信工易行小队的队员与东湖公园的工作人员们一起,抛开炎热的天气,来到美丽的芜湖县东湖公园,开展了“关爱生命,防止溺水”为主题的团队志愿活动。(图为活动前全体成员合影)不仅小朋友要了解防溺水知识,居民们也要配合学校、社区的工作,了解一些防溺水急救知识,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图为成员们向居民宣传防溺水知识)进入园区后队员发现,园区在湖的周围放置了一些防溺水的警示牌,但仍有小朋友靠近湖边,并将手伸入湖中。虽然身边有大人陪同,但这无疑是一种危险行为,也间接反映出小朋友的安全意识还是薄弱的。(图为成员向小朋友宣传)“江河无情,生命无价”。通过本次防溺水宣传社会实践活动,拉响了防溺水安全警钟,让更多的青年学生及家长朋友认识到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宝贵,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防溺水意识和
7月4日,“溯红旅 振新村”促进团与洪山村村委会一同进行“下队”调研活动,成员跟随工作人员一起走进基层,亲身观察、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身体状况等相关内容,并对留守老人进行慰问,通过“下队”调研活动,能够将群众的实际诉求、现实问题反映出来,并切合实际加以解决;村委会同时组织开展群众工作、脱贫攻坚、交流经济发展经验,并大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精神。(队员跟随工作人员“下队”调研)接着团队走访了洪山区葡萄采摘基地,参观了葡萄采摘园。据了解,葡萄园承包农户正在为针对鸟群啄食问题制定预防措施;葡萄从幼苗到养成培育要投入大量资金和心血,因此要在葡萄成熟期打造一条完善的产业销路;为此,“小杨村官”葡萄生态园串联了镇域内生态、文化、民俗等旅游资源,为打造集农事体验、田园观光、休闲娱乐、果品采摘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小镇打下了坚实基础。(志愿者与葡萄园承包农户交谈)(志愿者与葡萄园承包农户合影)至此,让团队成员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要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要积极做好基层工作,更好组织群众、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