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8月16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中的讲话精神,重走红色足迹,感悟红色文化。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追寻红色记忆”实践团前往淮南市淮南新四军纪念林,新四军纪念所开展党史学习实践社会活动。活动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革命老区,探访老区的队伍军人参观历史文化遗址,深化自身对党的革命历史的认识。活动开始前队员们提前查询相关资料,提前做好功课,以便更好的参观学习,前往实践地点后,队员们在认真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提前与工作人员对接材料。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英雄事迹)
新四军纪念林陈列馆位于淮南市大通区森林公园,十二座半身铜像,七座士兵铜像高高矗立,其中就有我们耳闻能详的分别担任“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正副军长的叶挺、项英。号角声如在耳畔,巨大的铜钟刻着“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振兴中华”警示后人牢记历史,营造出的氛围让人肃然起敬。从馆内一隅陈列的纺车、马灯、草鞋、衣衫等新四军日常生活用具、生活场所,能够看到当时新四军生活的艰苦与朴素,而他们眼神中的坚定透露出保家卫国,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馆内四周墙壁上悬挂着抗战年代新四军英勇抗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事迹,其中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中国现代化的各类军事武器,彰显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从落后挨打到挺直腰杆的巨大跨越式发展。作为先烈们庇佑下的新时代人民更应珍惜当下,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
(图为陈列馆内的警钟)
(图为成员参观碑刻)
随后队员前往纪念林参观,长廊两侧由于花果山顶与路面落差10米左右,主路设置37级踏步和5个平台,踏步数象征着抗日战1937年爆发,在主路两边镶嵌着按时间顺序的新四军大事记和新四军著名将领的生平简介碑刻,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著名战役,警世名言和捐资建林纪念碑等碑刻。通过参观两侧碑刻,我们了解到淮南矿工参加新四军,凤台县抗日民主根据地,淮南解放等历史事迹。观看新四军组建时组织序列及新四军军部重建后组织序列,对老一辈的军衔更加了解,也为革命同志由无名小卒到军长参谋长等职位的不易而敬佩。同时团队人员在社会实践中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感受党的红色精神伟力,受到了爱国教育,坚定了红色信念,形成真实情感的心得体会。
(图为新四军军歌雕塑)
颂扬新四军精神的纪念碑矗立在山岗的至高处,下面书写着“新四军精神永放光芒”几个大字;背面是《新四军简介》,记述着新四军浴血奋战,抗日救国的光辉历程。居安思危是我们在新的时代也应铭记的宗旨,新四军军歌应当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传唱的歌曲。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图为刘少奇同志题词碑刻)
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该林共植银杏树千余棵,是淮南市最大的银杏林。纪念林以树和碑相结合。树以银杏和苍松翠柏结合,以银杏为主,象征着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30公分左右的24棵,2和4寓意淮南市及周边地区曾经是新四军2师4师战斗过的地方;24棵分为3组,每组8棵,寓意新四军是由浙江、福建、江西、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8省健儿组成,抗战8年,创建了8块根椐地。
(图为新四军纪念林)
通过现场瞻仰新四军陈列馆纪念林,重温那一段峥嵘岁月,回顾党和人民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实践团成员接受了一场爱国主义“精神洗礼”,纷纷表示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献礼!
(文/汪莉萍、杨顺清 图/韩浩、汪莉萍、王云丽 核/邓辰 审/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