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办公室:0553-8795000/3913500 招生咨询:0553-3913567 人才招聘:0553-8795011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详情页
管理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鼓韵飞扬”实践团特辑(一) ——探访小岗印记,传承改革薪火
管理工程学院 2025-08-11

在中国改革的历史长卷中,小岗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的“大包干”精神与沈浩同志的奉献精神,共同构筑起激励后人的精神丰碑。为深切感悟改革历程、传承奋斗精神,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鼓韵飞扬”实践团于7月10日前往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启了一场追寻初心与力量的红色之旅,先后参观了沈浩同志纪念馆和大包干纪念馆。


图片1.png

(图为沈浩同志纪念像)


实践团首先来到沈浩同志纪念馆,步入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承载故事的实物,无声诉说着沈浩同志扎根小岗6年的奉献岁月。讲解员深情讲述了他放弃城市舒适生活,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发展产业的事迹。从为村民解决“看病难”问题奔走协调,到引进企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沈浩用脚步丈量小岗的每一寸土地,用真心换来了村民的信赖。当听到村民三次按下红手印挽留沈浩的故事时,成员们眼眶湿润,深刻体会到“一心为民”的重量。


 图片2.png

(图为小岗的第一书记)


随后,实践团走进大包干纪念馆。1978年,小岗村18位村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成员们透过复原的茅草屋、当年的农具和契约复制品,仿佛亲历了那段敢闯敢试的岁月。“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句朴素话语背后,是村民们打破桎梏的勇气,更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诠释。


 图片3.png

(图为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成列馆)


在纪念馆的互动展区,成员们通过影像资料重温了小岗村从“讨饭村”到“改革第一村”的蜕变,看到如今整齐的民居、蓬勃的产业,切实感受到改革给乡村带来的巨变。大家不时驻足讨论,为村民的智慧点赞,为改革的魄力动容。


 图片4.png

(图为小岗之行实践团成员合影)


此次小岗村之行,让“敢闯敢试、埋头苦干”的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成员心中。大家表示,将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带着“大包干”的闯劲与干劲,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让改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鼓韵飞扬”之名,本就承载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之心。小岗村的改革精神与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实则一脉相承——那份 “敢为人先” 的闯劲,恰似鼓点冲破沉闷的激昂;那份“埋头苦干”的坚守,正如花鼓乐绵延千年的厚重。实践团成员们深知,传承改革薪火与守护文化根脉同样重要。未来,他们将带着在小岗村汲取的精神力量,继续探索花鼓文化等传统艺术中蕴含的智慧与勇气,让古老的鼓韵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在青春实践中既做改革精神的继承者,更当传统文化的传薪人,让红色基因与文化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共同焕发璀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