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安徽凤阳这片底蕴深厚的土地上,非遗文化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光芒。为探寻凤阳非遗的魅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7月8日,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鼓韵飞扬”实践团走进凤阳文化馆,开启一场与凤阳凤画、花鼓等非遗项目的深度对话。
走进文化馆的排练厅,一场充满活力的凤阳花鼓排练正在进行。宽敞明亮的空间里,整齐排列着身着轻便服饰的孩子们,他们手中紧握凤阳花鼓,眼神专注而明亮。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伸展手臂,花鼓随动作轻盈摆动,清脆的鼓声与稚嫩的唱腔交织,演绎着经典的《凤阳歌》旋律。镜面墙清晰映出每个动作,红柱上的金色凤纹与排练场景呼应,古老艺术在新一代身上焕发生机。实践团成员们被这热烈氛围感染,静静驻足,见证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的蓬勃力量。
(图为孩子们在学习凤阳花鼓)
移步非遗展区,实践团围绕展示凤阳锣鼓、花鼓戏、唢呐、凤画等项目的展板,与讲解员深入交流。成员们认真聆听,从凤阳花鼓的历史演变,到凤画的绘制技艺,不断提问探索。当目光落在绘有精美凤纹的花鼓实物上,大家轻轻触摸鼓面,感受传统工艺的细腻纹理,在一问一答、一触一感中,深刻领悟非遗传承的意义与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凤阳花鼓历史)
在展区一隅,巨大的凤阳花鼓尤为醒目。鼓身红底金纹,绘有绚丽凤图,旁边的展板详细介绍其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传承故事。不远处,凤画展板上,色彩斑斓的作品展现着凤凰的灵动神韵,与凤阳花鼓的艺术风格呼应,共同构成非遗文化的视觉盛宴,让实践团成员沉醉于凤阳非遗的独特魅力。
(图为鼓面纹有凤画的凤阳花鼓)
在文化馆大厅里绘有精美凤纹的大鼓和可爱的文化IP形象,为画面增添浓厚的凤阳文化气息。一张合影,定格了青春与非遗相遇的瞬间,承载着实践团传承文化的决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走出凤阳文化馆,那清脆的花鼓声、灵动的凤画影仍在实践团成员心中回荡。这次深度对话,让他们明白非遗传承从来不是静止的展示,而是鲜活的延续。孩子们排练时的专注,鼓面凤纹的精美,都在诉说着凤阳非遗旺盛的生命力。“鼓韵飞扬” 实践团成员们深深懂得,当好非遗文化“传播者”,不仅要把所见所闻分享出去,更要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传承中。未来,他们会带着这份感悟,积极联动更多力量,让凤阳花鼓、凤画等非遗项目走进更多人的视野,让青少年们乐于接触、主动学习,让这些承载着凤阳历史与精神的文化瑰宝,在代代相传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成为照亮这片土地文化自信的不灭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