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进一步推动校园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引导广大师生共同守护好“信工”校园美好形象,11月6日下午,财管2404团支部开展了一场以“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图为团支部合影)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班级同学实际行动,倡导垃圾分类与垃圾不落地的良好习惯,让环保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位师生的心中,共同守护我们温馨、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身着统一红色马甲的环保志愿服务小队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手持垃圾袋和夹子,穿梭于教室、图书馆、操场及校园周边,对每一处角落进行细致入微的清理。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自发加入到这一行列,共同为校园的清洁贡献力量。(图为活动现场)在这片绿意盎然的校园里,每一颗环保的心都在发光发热。让我们携手并进,继续前行在环保的征途上,让“垃圾不落地,校园更亮丽”的理念成为我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共创一个更加美丽、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图为参加活动学生合影)此次“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志愿服务活
为进一步展现我校学生的青春风采和精神风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递爱与和平的理念,2024年10月3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彩绘诉心声,共筑和平梦”接力涂鸦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内热烈展开。(图为财管2402班志愿者集合合影)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带着对和平梦的憧憬和热情在学校图书馆集合,在经过分组后正式开展活动。饱含知识浸染的大楼汇聚了世界名著,志愿者们用手中的画笔在画板上挥洒创意,色彩斑斓的涂鸦作品,不仅展现了大学生们的艺术才华,更传达出了强烈的爱与和平的信息。志愿者们以接力的方式进行涂鸦创作,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他们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和对爱的呼唤。路过的同学和老师们纷纷驻足观看,被大学生们的热情和创意所感染,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爱与和平的重要性。(图为活动现场)在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积极向同学及老师们宣传爱与和平的理念,发放宣传资料,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接力涂鸦。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内心的热情和激昂。(图为活动现场)(图为财管2402班志愿者合影)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的重任,承载着民族的希望。青年红色筑梦,不仅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2024年8日,管理工程学院“新时代乡愁与乡村振兴”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李雅婧老师的带领下于湾沚龙尾张自然村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实践团在龙尾张自然村实景) 初到乡村,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房屋和干净整洁的村道,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复原的旧时展馆,仿佛是记忆中的乡村重新出现在眼前,不同年代的画卷随着展馆的陈设徐徐展开,而沿途茂盛的绿植,宽敞平坦的道路,使得队员们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下切实体会到乡村振兴给农村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稻田轻轻,如诗如画。夏天的风吹起的层层稻浪,炙热的阳光洒向错落有致的稻田,一望无垠的稻田宛如绿色海洋,劳动者在田间弯腰拔草。站在村道上,望着生机勃勃的西瓜地。绿意盎然的藤蔓与圆润的西瓜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队员们对当地的种植业者进行访问,了解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将旅游业同种植业相辅相成均衡发展。看着一片片绿油油的稻子,队员们挽起袖子在种植业者的指导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引领青年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厚植学生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7月8日-7月11日,管理工程学院“基层连线,共筑曙光”实践团在指导老师李梦媛、朱道丽的带领下赴湾沚区桃园村、芜湖夏鑫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探秘革命圣地,开启红色之旅“青山绿水一江半,桃花园里有人家”。第一站实践中,实践团队前往湾沚区桃园村,这是一个以“烈士故里”闻名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同时也是拥有广袤桃林的村落。团队成员与村党委书记高飞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调研,详细了解到桃园村独具特色的“五色”产业、桃园乡村振兴学院等情况。借助党建引领、结合“红色文化+乡村旅游+研学”实践模式,桃园村正致力于发展“培训经济”,打造乡村红色旅游项目,推动乡村振兴。此外,实践团队还积极学习了桃园村独有的“老前辈”调解工作室,这是由老党员
本着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奋进思想、弘扬中华非遗文化熠熠之光的初心和使命,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簟纹如水”实践团赶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苏成军舒席制造厂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切身实践,深入了解这座具有传统古朴韵味,以手工艺制作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传承人和指导老师合影)实践团队通过非遗继承人苏成军老师的介绍,不仅系统地了解舒席从选材、取材到编织的全过程,还深刻感悟到舒席传统手工艺制作所面临的困境和行业发展现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购买舒席,延长舒席产业链,苏成军舒席制造厂逐渐由原始的家庭式手工作坊发展成为现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书习技艺的传承基地,产品从单一的睡席发展为现在多元化并具有公益审美的舒席。苏成军师傅表示,因为有国家对非遗文化政策的鼓励与支持,龙舒贡席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得到了大力开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传承人进行交流)(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传承人的讲解)实践团队还在苏师傅的指导下亲手参与到剖竹、起黄、匀撕、蒸煮等手工制作过程中来,切身感受到了舒席传统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绘就文化新篇章。7月13日至7月16日,管理工程学院“龙绘竹兴”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文昌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图为实践团与指导老师合影) 竹韵织梦传千古,编艺流芳映今朝传统之篾,流传千年的手艺。实践第一站,团队前往竹编手艺人家中,学习了解竹编文化。竹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老匠人手中的竹编,编织着历史的长河,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在老师傅的工作台旁,观看竹编过程,聆听他讲述竹编的历史与技艺,目睹一根根普通的竹子在他手中逐渐变成精美的艺术品。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这门手艺的复杂与精妙,每一道工序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图为竹编编制过程) 桨影翻波绘龙舟,文化传承逐梦流随后,实践团踏入历史悠久的龙舟存放仓库,深入体验和学习这一传统文化遗产。龙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实践
在春风和煦的三月,管理工程学院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雷锋月。本月,学院组织了一系列以“弘扬雷锋精神,展现新时代青年风采”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旨在激励学生学习雷锋同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通过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活动期间,学院的师生们积极参与,他们不仅在校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还深入社区、走进福利院,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展现了管理工程学院学子的良好形象。唱响雷锋之歌,弘扬志愿精神校园内,学院首先开展了以“雷锋精神永流传”为主题的朗诵比赛。在活动现场,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舞台,用满腔热忱和真挚情感,朗诵着一篇篇与雷锋精神相关的文章。有的同学深情款款地朗诵了《雷锋日记》中的片段,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有的同学则以新视角重新解读雷锋精神,表达了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追求。与此同时,学院还开展了图书馆整理、环境美化、慈善义卖等一系列服务活动。图书馆的书籍经过志愿者们的精心整理,变得更加井然有序,为师生提供了一
做志愿者维护学校、社区环境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公益活动。身处于当下快节奏、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在这个背景下,做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帮助清理小广告,捡垃圾成为了一种积极参与的方式,也是帮助改善环境状况的重要举措。5月22日下午财管2201团支部带着全班同学来到了学校附近的九子湖社区,举办了名为“让墙壁呼吸,让城市微信”的便民便利志愿活动。(图为团支部志愿者合影)组织此次活动的团支部志愿者们积极的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准备了清理小广告用到的除胶剂、工具铲、垃圾袋等等,社区的工作人员也贴心的为我们准备了捡垃圾的火钳,让我们在清理的过程中更方便。(图为志愿者们清理小广告)此次志愿活动是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因此社区工作人员也有告诉我们有哪些是不需要的广告,有哪些是为了宣传教育贴的,防止我们在清理的过程中出现差错,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图为志愿者们在清理白色垃圾)财管2201团支部组织参与这项活动是出于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心的驱动,每次看到垃圾遍布在大街
为增强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们洞察自我,规划未来,提升就业市场的竞争实力。我院于5月16日晚在A5E401成功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院级选拔赛。本次大赛由学生干部团队精心策划,并已成功启幕。众多学生积极报名,以饱满的热诚参与其中,展现了他们对于职业发展的认真态度和积极参与精神。学院教师张晨林、辅导员方伟强、王胜男作为评委参加活动,活动由王胜男主持。(图为比赛现场)随着比赛的启动,参赛者们纷纷登台,通过PPT演讲向评委展示自己的职业规划方案。评审团则依据规划书的内容质量、PPT的流畅度以及创意思维进行细致打分。竞赛规则设定为每组依次汇报,并在一轮汇报后公布前五组的得分,直至全部十五组完成精彩的陈述。每位选手在演讲中都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和专业素养,他们的自信、清晰的表达,以及对职业规划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也为赛场增添了光彩。 (图为比赛现场)个人汇报环节结束后,评委们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张晨林指出,部分参赛者的PPT制作不够规范,内容连接性有待加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一场特殊的志愿活动在芜湖市养老院悄然展开。5月13日上午,由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供应链2301班的学生志愿者小组发起并组织。他们通过与养老院方面的沟通,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精心规划了访问行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志愿者们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万无一失。此外,他们还为老人们准备了贴心的物资包,包含水、小点心和便携式急救包等。 活动当天,老人们在志愿者的搀扶下踏上了这趟意义非凡的旅程。车窗外的风景变换着,仿佛也在讲述着时光的故事,而车厢内则是欢声笑语,温馨和谐。到达抗日纪念馆后,老人们的脸上流露出激动和期待的神情,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却又英勇无畏的年代。参观过程中,志愿者耐心地为老人们讲解每一处展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面前,老人们或是沉思,或是感慨,有的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一位曾亲身经历过抗战的老人向大家讲述了他亲历的战斗故事,声音虽微弱,但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震撼着在场的每一名听众,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图为志愿者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