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上旬,管理工程学院“歙彩遗风”传承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博行楼顺利举行。本次启动仪式明确了团队前往黄山市歙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的核心任务,为实践活动拉开了序幕。传承团指导老师李梦媛、张显法及全体成员参加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充满意义的时刻。
明确任务分工,凝聚实践力量
(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伊始,“歙彩遗风”传承团负责人首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整体介绍,详细阐述了前往黄山市歙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的背景、目标与核心内容——深入探寻歙县地区非遗传承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挖掘当地如徽墨、歙砚等特色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为非遗传承与创新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李老师与张老师发言)
随后,李老师与张老师结合歙县非遗文化调研的实际需求,对团队成员进行了细致的任务分工:有的负责走访非遗传承基地,记录传统技艺流程;有的专注于收集民间非遗故事,整理口述史料;有的承担宣传推广工作,通过文字、影像记录实践点滴;还有的负责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为非遗传承方案提供支撑。老师们强调,每个岗位都是实践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唯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才能高效完成调研任务。
强调注意事项,筑牢实践根基
在任务分工明确后,张老师着重从安全与纪律层面提出要求:“歙县地区多山地丘陵,调研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团队纪律,不擅自行动;夏季天气炎热,需做好防暑防晒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同时,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时要心怀敬畏,礼貌谦逊,展现管理工程学院学子的良好素养。”
(图为团队成员各自分工发言)
李老师则聚焦实践质量与文化传承的意义,对成员们寄予期望:“歙县非遗承载着徽州文化的根脉,你们要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责任感,深入田间地头、工坊作坊,不仅要记录非遗技艺的‘形’,更要读懂背后的‘魂’。调研中要发挥专业所长,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挖掘、整理、传播非遗文化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传承’二字的重量。”两位老师的话语既有具体指导,又有精神引领,让成员们对即将开启的实践充满信心。
合影定格初心,启航非遗调研
(图为传承团大合影)
启动仪式接近尾声,“歙彩遗风”传承团全体成员与李老师、张老师在博行楼前合影留念。镜头下,成员们手持团队旗帜,眼神坚定,笑容灿烂——这张合影不仅定格了团队整装待发的瞬间,更承载着青年学子传承非遗文化、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青春誓言的初心。
随着合影的拍摄完成,管理工程学院“歙彩遗风”传承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接下来,团队将奔赴黄山市歙县,在这片浸润着千年文脉的土地上,用脚步丈量非遗传承的轨迹,用青春书写文化保护的篇章,让非遗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